陳肇元院士:大橋坍塌建設速度是否過快?
2011-08-02 來源:中國橋梁網
對于大橋連續(xù)坍塌原因,陳肇元院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首先,我們的建設速度是否過快,不少工程在客觀上就不可能做到精心設計和精心施工,有時還因獻禮需要得提前竣工,再加上違反市場規(guī)則,有的公共工程建設費用不到位。其次,工程質量較差是因我國的工程設計和施工技術規(guī)范或標準的最低限度要求偏低,建成后先天不足,不能壽終正寢乃是命該注定。第三,工程長期使用過程中缺乏定期檢測和維修,有些事故本可避免而不能及時加固處理。
附:致中國橋梁網:
近年來,土建工程事故不斷。每次重大事故出現,有關部門領導總是迅速做出指示,要總結教訓,堅決杜絕類似事故再次發(fā)生。可是往往過不了多久,媒體又會爆出類似新聞。要比較有效的逐步解決這些問題,看來需從多方面采取措施,得從長遠考慮,綜合治理。
首先,我們的建設速度是否過快。回想十多年前,“邊勘測,邊設計,邊施工”的“三邊”建設方式是廣受批判的,可是現在已被視為常規(guī)。不少土木工程一旦由當地領導拍板上馬,其工期多需在領導的短短任期內完成,精心設計、精心施工從一開始就得不到客觀保證。在工程設計上,有的工程只能將已建工程的設計資料七拼八湊的組裝一下,以至于竟有些工程的地質勘測數據照搬到千里外建設工地的個例。設計單位現在的工程設計任務多到加班加點都干不完,要責怪他們,說實在也不公平。
施工單位,只要有活做即使賠一點也往往爭著接任務,而且施工方一開始通常只拿到施工所需的部分費用,得先墊著錢施工。商品混凝土是建設所需的大宗材料,于是混凝土供應商也只能墊錢供應混凝土。到工程結束,竣工慶祝大會開完,這筆欠款能否拿到就難說了,更別想兩年前的商品混凝土價格后來又漲價了,工人工資也多少隨著通貨膨脹提高了。這種交易完全違反市場規(guī)則,要保證工程作為一種產品的質量很難設想。施工過程中還有層層轉包,轉包在一些復雜的工程需要多工種,多方面配合時并無過錯,但如果每一層都扣一定管理費,到了末端的現場施工方,費用就更少了。包工頭發(fā)不出農民工的工資,農民工過年回家拿不到工錢,一些社會矛盾由此而來,而施工的質量保證更是難上加難了。提前竣工對施工方無疑有利,能少發(fā)被雇農民工的工資。
其次,工程質量較差是由于我國某些工程設計、施工規(guī)范或標準的要求過低,這在20世紀90年代以前的房屋結構中比較突出,后來修改了一些,不知道橋梁工程的具體情況如何?看一下國內解放前按正規(guī)設計標準的土木工程和房屋建設,與20世紀50年代以后的建造的相比,就能大致得到結論。比如20世紀30年代建造的清華大學大禮堂、圖書館和體育館等建筑,至今外表幾乎與新的一樣。近幾天媒體報道的20世紀30年代建成的錢江大橋,在超載服務的條件下,仍安然無恙。這座工程多按國際通用標準設計。以房屋建筑為例,我國設計規(guī)范要求的樓層使用荷載的承載能力,大概只是國際通用標準的50%-60%,混凝土結構中為鋼筋銹蝕所需的保護層最小厚度有的只有國際通用標準的一半。所以,事故頻發(fā)和工程設施的短壽,只能是先天不足,命該注定。
第三,工程長期使用過程中缺乏定期監(jiān)測和維修。這些問題更是軟肋,大家都清楚,不必多說了。
上面提到的種種不足,歸結起來,其實都是管理問題,我們當然不能期望一朝一夕能解決。比如建設速度過快我們能否留些給下代去做;四萬億的投資,能否多分點錢幫助農村,幫助貧困戶;一個禮拜的施工建設,能否抽出一、兩天作為農民工培訓,讓他們能成為新一代的工人。
也許,我在這里說的問題過多,其實成績是擺著的,誰也抹不掉,在報紙上已經說得很多了。我也認為,不少土建工程的質量很好,比如橋梁工程中的杭州灣大橋,他們的設計施工標準有不少高于我國規(guī)范的最低要求,我具體參與過這一項目的耐久性設計論證。至于具體的某些問題橋梁,并不是都無藥可救,這些橋需要限載通行,不讓重載車輛通行,從管理上看該不是難題,就看管理單位想不想去做。
(以上言論只代表被采訪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