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古橋 > 正文
金鎖橋的來歷
2011-09-30 來源:紅袖添香
在德平房集村東2公里處,有一座橋,叫金鎖橋。老人們講,房集村是燕王掃北后,從壽光遷來的,先有橋后有村,前后相差幾百年,金鎖橋始稱魚鱗橋,橋名的變更是因有一個真實的歷史故事。

    故事得從魚鱗洼講起。在房集村附近有一方圓10多公里的大洼,該洼布滿了許許多多小土丘,像魚鱗似的整齊有序。因為這,人們將該洼取名為魚鱗洼。據(jù)說,該洼地是黃河故道,大洼里還有一條東西走向的水溝,水溝因在魚鱗洼里,所以人們就將這條水溝叫成了魚鱗溝,現(xiàn)在仍有河向,只不過解放后為修水利加深罷了。

    隋末唐初,這條魚鱗溝直通一處大寺院,由于該寺院位居魚鱗洼腹地(現(xiàn)房集村東南2公里處),故稱魚鱗寺。當時,寺內(nèi)有許多和尚,為進出方便,主持方丈利用自己是皇后娘娘近親侄子的關(guān)系,向朝廷申報在魚鱗溝上修建九十一孔橋,實際卻修了一座單孔橋,這座橋就叫魚鱗橋。故事是因這個方丈引發(fā)的,他武藝高強,善使兩柄銅錘,錘重80斤。平日里,他依仗是皇親國戚,又精通武藝,有恃無恐,常常帶領(lǐng)寺內(nèi)和尚橫征暴斂、欺男霸女,無惡不做。方圓十余里的百姓深受其害,怨聲載道,一提主持方丈就氣憤地罵他是“禿驢和尚”。

    這件事傳到了唐太宗那里,唐太宗非常氣憤,派兵前來征討,結(jié)果兵敗。又多次派兵征討,均以失敗告終。最后唐太宗把大將尉遲敬德派出,大戰(zhàn)魚鱗寺,和尚們大敗,魚鱗寺方丈倒提銅錘,順著魚鱗溝往西敗走,藏于魚鱗橋下。尉遲敬德追到,遂用飛抓將其從橋下抓出,押送朝廷,聽從唐太宗發(fā)落。

    尉遲敬德把魚鱗寺方丈押送京城后,唐太宗親自審問,當訊問到魚鱗橋只修了一孔,為何報九十一孔時,他強詞奪理說:“我一報‘就是一孔’,而你們撥款時卻給了九十一孔的款,這是您親自答應(yīng)的。”唐太宗見魚鱗寺方丈在自己面前尚且如此刁蠻無理,可見在當?shù)匕傩彰媲笆窃鯓拥胤菣M跋扈、不可一世,無論他在哪里,哪里的百姓就遭殃。想到這兒,唐太宗立即喝令將他推出午門斬首。娘娘見皇帝真殺近親侄子,急忙求情。唐太宗礙于面子,便下令將魚鱗寺方丈推回殿內(nèi),暗示解差說:“一個和尚,鬧不翻天,送交原地‘罷了’。”送回后,解差說皇上說“罷了”。當?shù)乩习傩毡阋缓宥?,將魚鱗寺方丈和寺內(nèi)和尚立埋于地里,露著頭,用牲口套上“耙”全給耙死了?,F(xiàn)在魚鱗洼內(nèi)仍有20余畝的高臺地,地上有碎磚亂瓦,是魚鱗寺的遺跡。

    據(jù)說,在把魚鱗寺方丈押往京城的路上,害怕他逃跑,走到魚鱗橋上又緊了緊木枷,從此魚鱗橋又被百姓叫成了“緊鎖橋”。時光流逝,此名一直延用到明朝萬歷年間,萬歷皇上為教育文武百官愛民、廉政,對該橋進行了復修,命人在橋上鎖上了一把銅鎖,并欽賜了三個字“金鎖橋”,警示大小官員莫以貪為念,要廉潔為民。自后該橋就更名為“金鎖橋”,一直延用至今?,F(xiàn)在不論走到中原任何地方,都知道山東有一“金鎖橋”。

    此橋原為石頭結(jié)構(gòu),1953年村里又籌資進行了復修,上面為磚,下面是石?,F(xiàn)在該橋已失去了往日的光彩,只是一座石磚結(jié)構(gòu)的普通老橋了。
上一篇:白云橋
下一篇:下村橋
Copyright © 2007-2022 cnbridge.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務(wù)熱線:010-64708566 法律顧問:北京君致律師所 陳棟強
ICP經(jīng)營許可證100299號 京ICP備10020099號  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802020311號